关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及综合处理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周和平县长委托,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县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及综合处理情况,请予审议。
一、主要工作
近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青田县政府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重要嘱托,立足勇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新定位,以贯彻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条例》为抓手,以解决环境突出问题为导向,更加坚定自觉、更加有力有为地扎实推进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及综合处理工作。
(一)全面治理,切实加强一般固体废弃物处置
一是加强工业固废污染防治。全面淘汰铸造行业落后产能,进一步降低工业固废产生量,2015以来,共淘汰铸造行业落后产能158480吨。推进尾矿、冶炼废渣、炉渣、普通污泥等一般工业固废处置,2017年全年委托处置利用20余万吨。积极落实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税收减免政策,以浙江青田康盛新墙材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利用废矿砂制作加气混凝土砌块,广泛应运于建筑墙体,2017年综合利用废矿28722.6吨,实现销售收入1018万元。今年以来,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开展“清废行动2018”,完成友邦铝业、欣昌线缆2个生态环境部督办问题整改,完成船寮镇车管所公路外侧、贵岙乡占岙村建筑垃圾及土石方清理清运;深入全县生态环境“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截至6月目前,已排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企业500余家,发现并整改问题18个。
二是加强建筑垃圾整治。建立工地-路面-消纳场地“三点一线”常态化巡查机制,以建筑工地施工现场、乱倾倒多发点、清运车辆运输为重点,开展定期巡查,实行建档管理。2017年8月至12月,县行政执法局牵头开展在建工地建筑垃圾处置专项执法行动,查处扬撒车辆40余辆、未密闭运输的车辆60余辆、工程车乱倾倒垃圾2起、工地扬尘8起,责令企业在完成清洗设施设置前停止上路20余次,督促企业完成道路污染清洗60余次。同时,推进建筑装修垃圾整治,制定出台《青田县城市街道分类管理标准》,要求城区沿街店面装修时设置装修围挡,装修垃圾实行袋装化,做到日产日清。
三是加强农业生产废弃物治理。2018年1-5月,全县农作物秸秆产生量1.24万吨,综合利用1.16万吨,利用率达93.55%,没有发生较大规模秸秆焚烧污染事件。采取建设干粪堆集池,推广无动力厌氧(沼气)酸化净化及土地消纳,水干果、农作物循环利用(有机肥及土地消纳)等措施,2017年实现畜禽粪便综合利用27.8万吨,综合利用率达100%,达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考核要求。同时,强化病死畜禽处理,全县年生猪存栏2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均配套建设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各乡镇(街道)建立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队伍,2017年全县统计上报病死动物1832头,全部采用生物化制、无害化处理池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100%。
(二)全域统筹,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
一是推进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城区主街道安装分类垃圾桶1300余个,并顺利完成高湾小区垃圾分类试点;乡村地区新增分类垃圾桶2万多个、垃圾箱6000余个,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村125个,覆盖率30.2%。建成垃圾中转站4座,配备桶装垃圾运输车31辆、垃圾转运车4辆、垃圾压缩车2辆,每个垃圾分类处理村均按照实际需要配齐垃圾清运车辆;基本完成阜山、章村、小舟山等三个乡镇的三化处理站前期工作,建成章村颜宅村快速机器堆肥和祯埠马岭脚村太阳能堆肥2个处理终端项目,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进一步加强。
二是加快队伍建设。以“党建+”为引领,强化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带头打造“美丽庭院”,形成党员、妇女、老人、学生等垃圾分类四支队伍。建立由乡镇、村组干部组成的网格员和村监会组成的督导员队伍队伍,实行网格化管理,划分责任片区,负责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指导、监督和检查。配齐配强保洁员队伍,实行保洁员竞争上岗、动态管理,目前,除环卫所接管和保洁外包的村外,全县已配备村级保洁人员632人。
三是强化保障支撑。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关于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青田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管理办法(试行)》,统筹推进“垃圾革命”各项工作。县财政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并逐年提高投入资金,仅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2016年与2017年分别投入资金1500万元和3000万元,2018年预算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此外,总投资约1.6亿元的中东部垃圾填埋场将于今年7月份投入使用;总投资约2.5亿元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将在年内开工建设。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北山、阜山、高湖等乡镇还建立了垃圾治理收费制度,通过村规民约等形式,向辖区内村民收取一定的生活垃圾处理费,作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补充经费,进一步缓解本级财政压力。
(三)防控结合,有效规范危险废弃物管理
一是推进危废安全处置。推进危险废物存量清零工作,2017年,全县完成4.9万余吨存量危废处置,基本消除危废贮存环节环境安全隐患。深化危废信息化监控平台建设,把好危废的“源头关”、“出入关”,全县4家省控以上危废产生企业联网监控率100%。制定实施年度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工作方案,2017年以来,组织120余人次对企业开展危废专项检查,下发监察意见及整改通知书8份,涉及8家企业共24个问题;同时,全面指导企业规范建设贮存场所、规范标志标识、建立台账资料,顺利通过省、市级危废规范化考核。进一步健全联单管理制度,县环保局安排专人负责企业备案联单“五登记”(登记每一张联单的转运时间、联单编号、企业名称、转移数量、处置单位)、“一”核对(核对企业危废年报、半年报中处置量与联单数据的一致性),杜绝企业台账数据弄虚作假。
二是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和医疗机构污水处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全县医疗废物和医疗废水监管工作进行系统指导。目前,我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00家,其中,委托第三方公司(丽水市民康医疗废物处理有限公司)处置102家,采用“小箱进大箱”处理的72家,无医疗废物产生单位26家。截至2018年5月底,全县医疗废物总产生量约74吨,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
三是规范农药废弃包装袋回收处置。制定出台《青田县农药废气包装物回收和处置实施意见》,将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置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制定折价补助回收政策。2017年,落实专项资金32万,委托青田县昌源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在各乡镇(街道)建立回收点,开展日常回收、归集运输和仓库保管,共回收处置废弃农药包装物22吨,有效减少农业安全生产隐患。
四是加大日常监察执法力度。切实加强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的4个涉废问题整改,其中3个问题已整改到位,温溪垃圾填埋场各项整改措施正稳步推进。加大固废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2017年以来,立案查处14起企业危废、固废三防措施不到位,运输途中丢弃固体废物等环境违法行为,罚款38.5万。同时,实施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固废环境违法态势,推动全县危废规范化管理。
(四)突出重点,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成立青田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青田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青田县土壤污染防治2017年工作计划》。筛选公布第一批青田县土壤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将瑞浦机械、瑞浦科技、众鑫污水处理厂等企业纳入监控范围。2018年起,其余重点企业逐步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
二是启动摸底调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完成全县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布设及采样,共布设点位106个。借助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全县疑似污染地块6处,并核实现场情况,理清污染地块信息。
三是控制农田污染。扎实推进化肥“零增长”行动,积极推广精准施肥、分次施肥、化肥深施和少免耕技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科学施用化肥。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有机磷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品种,采取生物防治、科学施药等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2017年全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2.1万亩,有机肥推广7020吨,配方土2020吨,推广有机无机缓释肥32吨,化肥减量162吨。
二、存在问题
“十三五”以来,我县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一是垃圾分类工作仍需加强。部分城乡居民对垃圾分类处理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邻避效应”、乱丢乱倒等现象时有发生;城乡生活垃圾收运设施、中转站、处理终端等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快进度。
二是农业生产陋习依然存在。少数乡村仍然存在秸秆焚烧、农药化肥过度施用、农药废弃包装物乱丢弃等现象,土壤环境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三是固体废物底数有待进一步深挖细查。一般工业固废处置与管理的基础性还比较工作薄弱,其产生量、种类、分布、流向等情况还需进一步核查,固体废物“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还需进一步深化。
四是垃圾处置能力有待提高。我县尚未引进餐厨垃圾统一清运、处置企业,也没有独立的餐厨垃圾处置中心,餐厨垃圾以私人处置或与生活垃圾混装为主;未建设建筑垃圾填埋场,建筑垃圾偷倒乱倒现象偶有发生;中部垃圾填埋场及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仍在建设中,垃圾无害化处理压力较大。
五是企业环保意识有待强化。我县大多数企业未设置环保科,未落实固废专人管理,对固废的管理制度、收集贮存、处置利用等技术规范更是一知半解,给工业固废规范化管理带来较大难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明确“生态良好是第一底线”的工作要求,全面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及综合处理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的落实:
一是强化“一法一条例”宣传。积极开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专题宣传教育,利用青田电视台、青田侨报及青田发布等载体,普及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科学知识,增强全县企业和个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意识。
二是深化垃圾分类处置。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出台垃圾分类考核办法、项目验收办法、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分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将全县414个行政村分为示范村、标准村和整治村三类,今年计划建设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43个。
三是加快处置设施建设。聚焦“投放、收集、运输、处理”4个环节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短板,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厂、厨余垃圾处置中心等项目建设;为今年计划新增的102个分类处理村配齐分类投放设施,对现有的敞开式垃圾收集房进行改造或停用;完成海口镇、北山镇、高湖镇、东源镇等4个镇垃圾中转站和阜山乡、小舟山乡、章村乡等10个乡的垃圾转运站建设,夯实乡镇固体垃圾处置基础。
四是推进农业废弃物治理。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处置宣传引导,深度推广畜禽排泄物、农作物秸秆和菌棒废料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实现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93%以上,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达到85%以上,处置率达到90%以上。
五是优化固体废物管理。持续强化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农业废物等固体废物监管,全面深化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处置监控工作,切实抓好固体废物“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到今年7月底基本完成固废贮存处置问题整改,到今年10月底完成青山钢铁2.1万吨存量危废处置,全面防范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风险。
六是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摸清固废底数清单、问题清单,并限时整改,逐一销号。对排查中发现的违法堆放、任意倾倒固体废物、乱设临时渣场、违法处置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行为,坚决打击、严肃查处、公开曝光,形成环境违法“零容忍”高压态势,确保县域生态环境安全。